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技术知识
资质证书
生产工程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5303569866
产品列表
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件
联系我们
晋城市鸿辉管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许经理
手机:15303569866
电话:0356-6964698
传真:0356-6964698
网址:www.jcshhgy.com
球墨铸铁管件
您的位置:
首页
>> >
产品中心
>
球墨铸铁管件
首钢“一院多中心”科研创新结硕果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0/3/4 11:27:43
首钢“一院多中心”科研创新结硕果
2019年3月29日,
首钢
技术研究院迁顺技术中心、京唐技术中心挂牌成立,首钢“一院多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变革拉开帷幕。一年来,按照“同一个队伍、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任务、同一个机制”的工作推进思路,技术研究院协同“两个中心”,聚焦当期的、产线上的“热工作”,着眼长期的、基础性的“冷工作”,坚持任务导向、业务服从,不断强化产品驱动、效率驱动、效益驱动,以科技资源、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协同共享,实现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启动26项“及时、高效”科研项目,目标完成率达到91%;技术研究院产研协同项目37项,目标完成率达到92%。两地技术中心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项。
——依托“首钢—一汽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首发产品DH590/DH780高强钢成功亮相一汽集团2019年度红旗新材料成果新闻发布会,实现零部件轻量化12%以上。
——京唐低硅碱性球团矿还原膨胀率控制在18%以下,3座5500m3高炉均实现了50%以上球团冶炼,综合入炉品位提高1.9%,渣比降低50千克/吨;
带钢
翘曲智能检测设备实现国内首发,成功应用于镀锡产线。股份实现全炉役碳氧积均值降至0.0016;取向
硅钢热轧
基料实现厚度1.8mm的批量生产。
——完成科技成果验收评价95项,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的19项,占比20%。共计获行业及省部级奖项17项次,同比增加6项次,其中“高效环保变压器用高性能取向硅钢制备技术”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股份技术中心获批
北京
市企业技术中心,京唐技术中心获批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及河北省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中心。
把创新的成果体现在产线优化上、体现在产品升级上、体现在财务报表的业绩提升上,首钢“一院多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变革蹄疾步稳,活力涌流。
强化制度先行
以高效管理力促高质量科研
规章制度是组织运行的轨道,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一院多中心”体系变革伊始,就高度重视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建设。通过认真总结搬迁调整时期“一级研发、多地分布”的派驻站模式经验,迅速完成了《首钢京
唐钢
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10项管理办法的制修订,为科研开发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遵循和规范。根据“一院多中心”科研工作特点,设立以“及时、高效”为导向的D类重点科研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审细则,邀请各领域专家参与季度评审。“热轧产品关键性能提升攻关”项目立足于解决现场急难问题,课题立项实施后通过成分重新制定及热轧工艺攻关,满足了800MPa级复相钢扩孔率的特殊需求,达成了改善扩孔性能产品开发的目标,产品水平比肩国际领先企业,充分体现了D类项目“短平快”的创新效能。
为加强技术中心的管理,建立了各所长、室主任年度述职制度,由技术中心主任、基地相关作业部、技术研究院相关研究所三方进行评价,结果作为领导人员评先、晋级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向述职本人反馈,以述职评价推动工作改进,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综合能力。技术中心还针对科研人员构成特点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公司相关制度,积极创新考勤管理方式方法,采取“微信位置共享”进行人员考勤,既保证了制度规定上管理有序,同时又能满足科研人员灵活机动的工作需求。
自成立以来,“一院多中心”创新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持续得到完善,科研项目从预算、论证、过程管理、结题管理到后评价逐步形成闭环,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把课题开发各道关卡,使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聚焦高效协同
力促科技资源创新要素流动共享
“一院多中心”改革试点方案的落地,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挥技术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归集多方力量,不断形成合力,让科研创新工作更高效。
为了提高协同效率,技术中心成立后,各专业科研人员在相应产线作业部均设立了办公室,日常办公扎根作业部,坚持问题导向,参加生产现场相关问题的技术讨论会,确保及时跟踪了解产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快速将生产、试验、检测信息互通,在“热工作”上持续发力。同时,为了打通交流渠道,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重复性交叉工作,建立了“一个研究院——两个分中心——多个生产基地”的多方联动交流机制,通过每月项目部总结会、重点任务评审、定期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及时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技术中心提炼产线问题并形成研究项目开展攻关,提出共性科研问题及基础研究需求形成“冷工作”课题提交研究院进行重点突破,促进各方力量不断凝聚,形成合力。高质量汽车外板攻坚战是首钢汽车板走向高端的必由之路。此类产品对表面质量的敏感度达到了微米级别,而且用户对外观质量又存在各不相同的个性化需求。面对顶盖外板冲压“条纹”难题,迁顺技术中心与制造部、顺义
冷轧
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严密跟踪用户对百余卷产品的冲压情况,仔细对比生产工艺等各项指标。为了逐段、分级排查各生产环节对条纹的影响,迁顺技术中心尉冬、关建东等科研人员连续4天不分昼夜持续跟进,凌晨时分仍奔波于京唐、顺义两地,“五一”节假日期间仍坚守现场,跟踪产品生产、打磨、冲压情况。经过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快速形成了缺陷轻重程度的定量化对比方法,建立了产线检测与用户使用后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通过“双保险”的控制方式,使燃眉之急得以及时、高效的解决。技术中心成立后不久恰逢MCCR产线投产。投产初期,产品表面红锈缺陷严重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推广,京唐技术中心缪成亮、刘朋带领表面质量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红锈缺陷攻关中,为了尽快明确缺陷成因,团队成员持续跟踪产线生产,密切关注红锈缺陷形成、演变过程以及设备工艺参数对缺陷的影响规律。由于调试初期产线运行不确定性较大,取样后还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及模拟试验,跟踪工作连轴转已成为常态。通过产线工艺试验和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他们终于找到了缺陷的核心机理,并提出了MCCR精轧前除鳞系统的优化方案。通过与制造部、钢轧部、设备部等多部门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新的除鳞系统得以快速设计安装并一举消除了该缺陷的发生,为MCCR产线下一步达产达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科研工作一盘棋”的理念为统领,技术中心与研究院和生产现场保持高效联动,专业理论研究服务于产线制造能力提升,生产技术问题凝练为深层机理研究的突破口,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效促进了专业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深度融合。
致力人才培养
力促创新平台唱“大戏”
“一院多中心”创新体系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人才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技术中心成立以来,如何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迈出新的步伐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
两个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创新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配备的人员均是各单位的精兵强将,具有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特点。按照党组织的四同步原则,成立之初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党支部,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属地,便于党内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从而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强的政治保障促进科研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技术中心抓住科研工作特点,立足科研需求,注重搞活学术氛围,定期组织内部大讲堂,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拟稿备课,向其他工序的同事们讲解授课,汇报要点和关键,大讲堂不仅增加了科研人员对全流程控制的认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跳出各自专业看全局的机会,同时也是讲课者系统梳理自身所学的良好时机,教学相长,一举两得。搭建职工阅览室,打造专业知识的小型充电站,阅览室不仅有实体书籍,大家还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的电子文献资料拿出来集体共享,收集整理后的电子资料达15GB之多,队伍的向心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凝聚。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查阅文献资料便是一个重要途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走得更快,英语无疑是各类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门语言。于是,技术中心科研人员自发组织了英语角活动,每周拿出来一段固定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练习口语,共同提高,以一种轻松愉快、喜闻乐见的方式代替了个人枯燥的学习过程,新颖而有效的学习形式还吸引了兄弟单位的同事主动申请加入。
科研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包容开放才能与时俱进。技术中心邀请知名高校、研究所专家教授开展讲座授课,促进科研人员跟踪了解行业发展最前沿技术及未来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科研人员参与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赴外参加学术会议,作主旨演讲和会议主持,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首钢风采,同时也是打开国际视野,拓展思维边界的有效渠道。
自成立以来,技术中心12人被评聘为技术研究院首席工程师,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之星、北京青年榜样等获得者不断涌现,人才成长的舞台已经搭建起来。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首钢集团第二个百年已开启,做优做强
钢铁
主业需要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作引领,“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建设仍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上一页:
韶钢营销中心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外部物流工作
下一页:
中国宝武产量跻身全球第一 何以破解钢铁“白菜价”?
首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中心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技术知识
|
资质证书
|
生产工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晋城市鸿辉管业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6-2017
http://www.jcshhg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荣欣网络
晋ICP备10001461号-7